《第四次工业革命——转型的力量》这本书的作者是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,德国人克劳斯·施瓦布,在书中作者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做了全方位、立体的解读。
第四次工业革命梗概
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从1760年延续至1840年,由铁路建设和蒸汽机的发明触发,并引领人类进入机械生产的时代。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末延续至20世纪初,随着电力和生产线的出现,规模化生产应运而生。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上世纪60年代,由半导体技术、大型计算机、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而催生,通常被称为计算机革命、数字革命。
基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各种定义和学术观点,作者克劳斯·施瓦布在《第四次工业革命——转型的力量》一书中断言,当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。第四次工业革命建立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之上,结合了各种各样的技术,这些技术正给我们的经济、商业、社会和个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。它不仅改变着我们所做的事情和做事的方式,甚至在改变人类自身。本次革命呈现出指数级而非线性的发展速度。它包含国家、公司、行业之间(和内部)以及整个社会所有体系的变革。其特点是:同过去相比,互联网变得无所不在,移动性大幅提高;传感器体积变得更小、性能更强大、成本也更低;与此同时,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开始崭露锋芒。
对企业的影响
有证据表明,那些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正在对企业的领导、组织和资源配备方式产生重大影响,这集中表现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上的企业平均寿命越来越短——从60年下降到18年。另外一个变化是新企业获得市场支配地位、收入达到较高水平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。谷歌花了八年的时间,使得其年营收达到10亿美元,而Facebook和Airbnb时间则更短,分别只花了六年和三年时间。新型技术几乎都是由数字技术催生和驱动的,在他们的影响下,企业变革的速度在加快,范围在拓展。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企业的影响可以总结为:从简单的数字化向更为复杂的创新模式——即以创新的方式综合利用多种技术——转型,这种趋势势不可挡。这就迫使企业重新审视其经营方式,并采取有别于传统的模式。对有些企业而言,如果想占据新的价值前沿,可能需要在相近领域开发新的业务;而对另外一些企业而言,则需要在现有行业中发现不断变化的价值点。
勇作“弄潮儿”
前两次工业革命让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尴尬局面,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很早觉醒,但也只搭上了列车的后半节。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,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,以创新引领发展,实现弯道超车,中国正努力扮演着新的重要角色。
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社会繁荣,无论是寻找新增长点还是应对危机,都必须依靠创新,包括技术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等各个层面。在此背景下,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、“互联网+”、“中国制造2025”,无疑将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。
在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、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的当下,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共赢的原则,欢迎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“快车”。中国巨大的市场,对各国企业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。随着全球市场流动性增强,中国的市场和资本优势将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进一步体现。
与世界握手,世界就在手中。如今,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战略合作,实现优势互补、市场互补,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盯在中国身上。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·施瓦布说,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,中国凭借开放创新,正在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浪潮的“弄潮儿”。
创新包容,勇于变革,相信中国将会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引领者!